寻红色足迹 触信仰之基 寻访新四军纪念馆
寻红色足迹

我是24护理单考单招1班的陈阳,来自浙江湖州。为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革命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我在2025年7月和家人一同踏入位于家乡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槐坎村的新四军苏浙军区纪念馆。这座承载着烽火记忆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不仅是一次历史的重温,更成为一堂生动的思政课,让身为新时代大学生的我,深刻感受到了肩头的使命与担当。
触信仰之基

触摸历史,传承精神
展馆内摆放着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泛黄的文献、锈迹斑斑却诉说往昔峥嵘的武器装备,以及新四军将士们曾使用过的简陋生活用品,无声地串联起苏浙军区波澜壮阔的斗争画卷。
站在复原的作战指挥室内,凝视着墙壁上悬挂的作战地图,指尖轻触模拟发报机按键的冰凉触感,粟裕将军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雄姿如在眼前。
一件件实物,如同历史的密码,让我得以真切触碰那段艰苦卓绝却又信念如磐的岁月,深刻感受到新四军将士们在敌后复杂环境中开辟、坚守并发展壮大根据地的非凡勇气与智慧。
苏浙军区的岁月回响

“听党指挥、服务人民,是我们这支军队永远不变的灵魂。”展馆内,粟裕将军铿锵有力的话语穿越时空,重重敲击着我的心扉。这句箴言不仅铭刻于历史卷轴,更在当代青年心中激荡起强烈的回响。凝视着展柜里新四军战士为百姓挑水、助农、办学的老照片,那份军民鱼水深情令人动容。
我长久驻足于苏浙公学的展板前,想象着在炮火间隙,年轻战士们如饥似渴汲取知识、追求真理的身影。他们与我们年纪相仿,却在民族存亡的关头毅然肩负起时代重任,将青春热血融入救亡图存的洪流。
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

这份在民族危难之际挺身而出的担当,这份对理想信念的执着坚守,这份为人民福祉不懈奋斗的赤子之心,与我们当代青年所追求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产生了跨越时空的深刻共鸣。纪念馆成为一堂无声却无比生动的思政大课,让“铁军精神”从历史深处走来,直抵我的心房。
这一刻,我无比清晰地感受到: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正站在历史的交接点上,手中握着沉甸甸的接力棒,肩上扛着时代的千钧重担!
赓续血脉的青春接力
告别纪念馆,回望那片承载历史的黛瓦白墙,嘹亮的军号与不朽的誓言仿佛仍在回响。新四军将士用热血铸就的“铁军精神”——听党指挥的坚定、服务人民的赤诚、英勇无畏的作风、百折不挠的意志——此刻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它化作了展柜里文物的温度,化作了这片土地代代相传的基因,深深烙印在我心间。
唯有铭记先辈的牺牲与奋斗,传承这穿越时空依然滚烫的精神火炬,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的洪流,方能在新时代的广阔天地中,书写无愧于前辈、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答卷。
这片“江南红土地”所蕴藏的磅礴力量,必将激励我们这一代青年,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征途上勇毅前行,让铁军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