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青石印记
沐精神微光
寻访毛主席小营巷纪念馆
寻访:红巷启程

我是24护理单考单招6班的蔡语馨。2025年7月10日,我去到了杭州毛主席视察小营巷纪念馆,位于杭州市上城区小营巷61号,是1958年毛泽东主席视察小营巷卫生工作时的历史见证。
印记:岁月凝红

访方寸旧巷,映为民初心
馆内主要展示毛主席视察时的场景、相关历史资料以及小营巷的爱国卫生运动历史。纪念馆由两个展厅和毛主席当年视察过的61号民居组成,面积约200平方米。
触动:微光见心

第一展厅:毛主席视察小营巷的历史背景毛主席视察场景复原。展示1958年1月5日毛主席来到小营巷视察时的情景,包括照片、文字介绍和部分实物。爱国卫生运动历史:介绍20世纪50年代全国爱国卫生运动的背景,以及小营巷作为“全国卫生模范”的先进事迹。历史照片与文献:陈列毛主席视察时的珍贵照片、报纸报道和当时的卫生工作记录。
第二展厅:小营巷的变迁与发展。小营巷的今昔对比:通过图片、影像资料展示小营巷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的环境变化。社区治理与红色文化:介绍小营巷如何传承红色基因,推动社区建设,成为杭州的“红色小巷”。
61号民居(毛主席视察过的民宅)原貌陈列。保留当年毛主席走进居民家中查看卫生情况的场景,包括家具、生活用品等。互动体验:游客可以进入参观,感受当年毛主席与居民交流的氛围。
传承:巷陌常新
走进小营巷61号那扇古朴的木门,时间仿佛在刹那间倒流。这座隐匿于杭州老城区的纪念馆,没有恢弘的建筑外观,却以独特的亲和力讲述着一段特殊的历史。1958年1月5日,毛泽东主席的突然造访,让这条普通的小巷永远镌刻在新中国的记忆里。参观过程中,最打动我的不是宏大的历史叙事,而是那些充满生活气息的细节——斑驳的搪瓷脸盆、磨得发亮的木质楼梯、泛黄的老照片里居民们淳朴的笑容。这些具象的历史碎片,让教科书上的"爱国卫生运动"变得可触可感。
走出纪念馆,初夏的阳光洒在小营巷平整的青石板上。几位老人坐在巷口的香樟树下聊天,垃圾分类督导员正在检查巷口的垃圾桶。六十五年前的那次视察,已经化作这里日常生活的底色。这次参观让我明白,真正的历史记忆不在宏大的纪念碑里,而在百姓的一粥一饭间;伟大的精神传承,不需要响亮的口号,而体现在那些代代相传的生活习惯中。小营巷的故事告诉我们,改变中国的力量,往往就藏在这些微小的细节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