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继续《2025中国经济半年报》系列报道,来关注饮品消费。今年上半年,多个咖啡连锁品牌继续扩大门店数量,不断突破咖啡饮品的创新边界。
上海:精品咖啡受消费者追捧 连锁品牌加速开店

当前,上海拥有超过9100家咖啡门店。在这里,从一杯最简单不过的咖啡加水的美式,再到穷尽技法与创意的特调,你总能找到那一杯属于自己的咖啡。在著名的精品咖啡街区永康路,近期新开了一家咖啡店,一众爱好者在顶着夏日高温、排着长队也要喝上一杯。
超低温冷冻创意带来的新鲜感、用夹子递上冻出厚厚白霜的杯子营造的仪式感,再加上单价不超过30元还附赠杯子的销售策略,这家主营超低温“脏咖啡”的门店吸引了远超预期的客流量。
在上海不仅有爆款网红店,也孕育出诸多连锁精品咖啡店。2015年,一家咖啡品牌从上海静安南阳路的一间两平米窗口店出发,保持着浓厚的上海特色,吸引了大量提着杯子打咖啡的顾客。

如今,这一咖啡品牌仅在上海已开出超800家门店,遍布商圈、写字楼。
此外,在上海,一些连锁咖啡品牌采取咖啡搭配轻食组合,也大幅拉升了咖啡的销量。
平价咖啡、特色“村咖”快速崛起 新场景撬动新消费
随着咖啡消费热潮的兴起,各种平价咖啡、特色咖啡也快速崛起。
有些咖啡店还从城市走向了农村,成为文旅消费中新的增长点。
在河南郑州“幸运咖”的旗舰店里,记者看到,得益于店内推出的多款限定口味咖啡,吸引了不少消费者专程前来体验尝鲜,现场几乎座无虚席。

不到6元的美式、7元的拿铁,这家平价咖啡品牌凭借性价比,在下沉市场扩张迅猛。截至目前,门店总数接近7000家,三线及以下城市占比达70%。
此外,记者发现,特色“村咖”数量也是快速增长。在浙江绍兴柯桥区,就有一家由废弃水厂改造而来的工业风咖啡厅,自2024年底营业以来,就吸引了来自绍兴城区,甚至杭州、上海的游客消费、体验。
如今,越来越多结合当地特色、扎根农村的咖啡店在田间地头涌现:在浙江衢州常山县,这里的村咖以地方特色农产品胡柚为原料制作的胡柚美式,已成为新的特产;在江苏扬州的七河八岛风景区,这里的咖啡店已然深度融合文旅体验,成为游客愿意来、留得住的理由;在江苏常州武进区的嘉泽镇,一间融合了当地特色花木产业的绿植主题咖啡,依靠咖啡吸引客流,咖啡、绿植销售两旺。
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咖啡产业规模达3133亿元,人均年消费量提升至22.24杯,同比增长33%。从咖啡企业注册量来看,今年上半年注册量达2.64万家,同比增长19.54%。
新品频出 创意茶饮掀起消费新风潮
其实不只有咖啡受欢迎,茶饮的独特韵味正在被重新发现。如今,在中国城市的街头,手握一杯“新茶饮”已成为不少年轻人的日常。

上午九点,这家位于上海普陀的茶饮门店刚刚开始营业,已经有不少消费者来取茶。最近上海持续高温天气,清热解暑的各类水果茶饮销量占比最高。消费者对低卡、少糖、低咖啡因的关注,也成为一种茶饮新趋势。茶饮点单页面,营养成分数据更透明公开,背后是大众健康意识的全面提升。据了解,高峰时段,这家门店每小时的出杯量在300杯左右,工作日每天出杯量约1800杯,周末时每天的出杯量超过2000杯。
上半年新茶饮企业集中上市 将进一步升级供应链
上半年,新茶饮行业也迎来史上最密集的上市潮,古茗、蜜雪冰城、霸王茶姬、沪上阿姨相继登陆资本市场。
数据显示,今年6月份,主要新茶饮连锁品牌累计门店总数已达116978家,较5月增加3697家。上半年,全国门店数量前十的茶饮品牌共推出了232款新品,相当于平均每天上新1.3款,创下同期新品开发速度新高。
中式茶饮全球圈粉 企业加速出海拓市场
供应链完善,茶饮推进标准化,使中国茶饮品牌具备了出海的可能。如今,中式新茶饮企业正在成为出海“新势力”。
美国纽约时报广场,一家来自中国的新茶饮店吸引了不少外国年轻人前来“打卡”。

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家店自开业以来,生意一直很好。
除了欧美地区,东南亚地区也是中国新茶饮企业出海的一大方向。咨询机构预测,到2028年,东南亚现制茶饮市场规模预计达5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580多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20%,是目前最大增量市场。
据统计,包括早先上市的奈雪的茶、茶百道,目前国内6家上市茶饮企业海外的门店数合计已超过5000家。
2024年中国现制茶饮市场规模达到3127亿元,较上年增长20.97%。2025年中国现制茶饮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3689亿元,依然将保持较高增速。凭借供应链整合、产品创新、数字化运营等方面优势,中国新茶饮企业还在加速出海,寻找第二增长曲线,目前海外营收已经成为重要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