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随着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医疗服务模式的创新升级以及医患关系的重构,加强医疗卫生队伍的医德建设,关系着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的贯彻落实,关系着医患关系的和谐稳定。医德培育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常抓不懈。基于此,进一步加强医德培育需要从多维度、多层次、多方面持续发力,以“严、点、魂”三字诀为指引,不断提升新时代医德培育的针对性、精准性以及实效性,持续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严”字当头,强化规范管理
科学合理的体制机制是强化内部约束、提升医德培育实效的坚强保障。制定切实可行的医德建设规章制度需要从教育培训、监督考核、奖惩激励等方面协同发力。
在教育培训层面,通过定期举办医德医风教育课程、职业道德讲座以及案例分析研讨等活动,增强医务人员遵守医德规范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在监督考核方面,建立健全医德医风评价机制,将医德表现纳入医务人员绩效考核体系,实行一票否决制,对于违反医德规范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以此形成强大的震慑力,促使医务人员时刻保持警醒,坚守医德底线。同时,加强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鼓励患者及其家属对医务人员的医德医风进行监督,及时反映问题并提出建议。
此外,可通过设立医德医风奖励基金,对在医德建设方面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医务人员的荣誉感和使命感,进一步提升医德培育的实效性和影响力。
找准“点”位,聚焦工作重点
遵循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事制宜、因时制宜的原则,抓住医德建设的关键点和薄弱环节,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从而更有效地提升医务人员的医德水平。
因地制宜,在于“入境”。开展医德培育时需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科室、不同环境下的实际情况,进行具有针对性、差异化的思想政治教育。
因人制宜,在于“融情”。医务人员的年龄、学历、职称和工作经验各不相同,其医德需求和认知水平也存在差异。医德建设需要针对不同群体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如加强新入职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医院文化和规章制度的培训,组织资深医务人员开展高级研修班、学术交流等活动。
因事制宜,在于“析因”。在处理职业道德和医德医风问题时,要根据具体事情性质和情况灵活应对、精准施策。抓好思想教育,引导医务人员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和物质利益观。
因时制宜,在于“顺应”。抓住时机,结合中国医师节、国际护士节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主题鲜明的医德教育活动,并通过在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开设医德建设专栏等“赋能增效”,提高医务人员的社会责任感,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
筑牢“魂”基,加强精神引领
精神引领是医德建设的核心和灵魂,能够为医务人员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
新时代加强医德培育,要从党的百余年奋斗历程中挖掘人民卫生健康事业传承发展的红色基因,讲好新时代传承白求恩精神、红医精神等感人故事。大力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从抗击“非典”精神、伟大抗疫精神、中国医疗队精神等伟大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让广大医务人员深刻认识到“修医德、行仁术”的重大意义,以实际行动践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职业精神。
同时,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打造“最美医生”“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等金字招牌,形成以文化人、以德养人的良好效果,激发广大医务人员争当人民健康卫士、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思想情感和道德责任,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