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特辑—寻访红色基地
追寻红船精神
感悟红色历史
走进基地
大家好,我是24级计算机应用技术单考单招2班的洪扬扬,来自浙江温州。近日,我有幸参观了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这座矗立于南湖之滨的红色地标,以无声的文物与历史场景,向我讲述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伟大历程。
遇见红船:触摸历史的温度

在纪念馆内,一艘按1:1比例复刻的红船模型格外引人注目。1921年,正是在这样一艘看似普通的画舫上,中共一大代表们完成了最后的会议议程,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红船虽小,却承载着开天辟地的历史重量——它不仅是党梦想起航的地方,更孕育了以“首创、奋斗、奉献”为核心的红船精神。站在红船前,我仿佛看到百年前那群青年人的身影,他们以坚定的信念在风雨中扬帆,而今天的我们,又何尝不是新时代的“划桨人”?
党徽之下:信仰的力量
展厅中央,金黄色的党徽在红墙上熠熠生辉。镰刀与锤头的组合,象征着工农联盟的根基,也诠释着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

当讲解员提到“党徽的光圈设计寓意党的光芒照耀前路”时,我忽然想到: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计算机专业学子能否用代码传递这份光明?比如开发红色教育APP、用VR技术还原党史场景……科技与信仰的结合,或许正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
穿越百年的对话:从历史到未来
纪念馆的展陈以时间为轴,从近代中国的屈辱抗争,到五四运动的觉醒浪潮,再到红船上的历史性一刻。最令我震撼的是“南湖会议”场景复原:蜡像人物神情肃穆,油灯微光映照着他们手中的《中国共产党纲领》。那一刻,我意识到:伟大往往始于平凡。

当年的代表们平均年龄不过28岁,与如今的我们相仿,但他们却以青春改写了历史。作为计算机专业学生,我能否在数字时代发扬这种“敢为人先”的精神?比如参与开源项目、用算法解决社会问题,甚至在未来用人工智能助力乡村振兴?
红船精神与我的专业思考

红船精神中的首创,激励我在专业学习中勇于尝试新技术;奋斗精神提醒我面对bug时不轻言放弃;而奉献则让我思考如何用技术回馈社会——比如为社区设计便民程序,或参与公益数字化项目。
观后感悟
这次参观让我深刻体会到:党史不是教科书里的铅字,而是跨越时空的精神火炬。作为新时代的“IT青年”,我们既要埋头敲代码,更要抬头看方向。红船精神将始终指引我,在数字浪潮中做一名有信仰、有担当的技术人,让红色基因在键盘的敲击声中生生不息。